“池大雅书画展”这些天正在日本京都文化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呈现了由池大雅美术馆寄赠、现为京都府收藏的池大雅书法、绘画及相关资料。展览分为前期(2019年6月29日~7月28日)与后期(7月30日~8月25日),前后展品有更换。
池大雅(Ike no Taiga,1723—1767)是日本江户时代书画家,堪称日本“文人画”的集大成者,因向往中国,通常以中国的单姓“池”自称,号“大雅”。他曾有一枚“已行完千里路,尚未读万卷书。”的印章,这句话由明代“南北宗论”倡导者董其昌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演变而来。可见他对中国文人画的推崇。日本文学大家川端康成曾以极大的热情来收藏池大雅的画,并为买下池大雅的《十便十宜图》而售出自己全集的预付稿费。
《高士访隐图屏风》局部,池大雅
池大雅
池大雅(Ike no Taiga,1723—1767),18世纪江户时代书画家,是日本“文人画”的集大成者,原名池野秋平(Ikeno Shuhei),因向往中国,通常以中国的单姓“池”自称,号“大雅”。池大雅自幼喜欢书法,15岁即以扇面画谋生,后自学中国《八种画谱》。26岁时遍游各地,以擅长指头画闻名。从代表作《日本名胜十二景图》、《山水人物图》、《十便图》、《楼阁山水图屏风》等画中,可以看出他从学习中国文人画入手,融和日本传统绘画,又吸取西洋画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日本文人画的集大成者,影响极大。
《高士访隐图屏风》局部,池大雅
《高士访隐图屏风》,宽延三年(1750),池大雅(后期展品)
池大雅之所以成为日本南画的集大成者
池大雅生活在江户时代中期的京都,在《芥子园画谱》、《八种画谱》等画谱的传入日本与旅日画家的影响下(包括带来的书籍、画作),他对董其昌提出的南宗画进行了学习。再加之,当时日本的社会与经济因江户幕府承平百年而充分发展,池大雅得以游历各地,广博见闻,接触中国的诗歌与学问,用独特的绘画笔法描绘他所憧憬的中国文人生活。
池大雅早年经营扇面铺的经历,使其眼界大开。当时的扇面画多流行日本狩野派、光琳派的画风,池大雅在店铺里还能接触到中国文人画的作品,他们称之为南画。这些文人画作品多是以画谱为主,也包括一些书画真迹,不过大部分为中国二三流画家的作品。池大雅在学习日本绘画的同时,也在不断吸取中国的文人画。对其有直接影响的就是《八种画谱》、《芥子园画谱》、《萧尺木画谱》(又称《太平山水图》)。如,池大雅在袛园南海处得到了《萧尺木画谱》,体悟到了老师的教诲:“画当学文人学士画”。日本的理论家白井华阳《画乘要略》中明确记载祗园南海、柳里恭、池大雅都曾临摹过萧云从的《太平山水图》,池大雅不仅构图、用墨、设色、运笔等模仿萧云从技法,就是题款的字体也与萧云从十分相似。
《八种画谱》
《八种画谱》又称《唐诗画谱》,由明代集雅斋主人黄凤池编辑,大约刊印于1672年。为诗、书、画三美合一的版画图谱,是徽派版画代表作之一。此本包含八种画谱:五言唐诗画谱、六言唐诗画谱、七言唐诗画谱、梅竹兰菊四谱、木本花鸟谱、草本花诗谱、唐解元仿古今画谱、张白云选名公扇谱。而对于《八种画谱》的学习,从池大雅二十二岁的作品《渭城柳色》中就可以看到画谱的影子,用笔简练且线条纤细,明显是受木板画谱的影响。《八种画谱》的很多图样都是如此。
池大雅 《渭城柳色》
《八种画谱》
除了画谱的影响,池大雅还用机会接触到中国访日画家的作品,其中对池大雅有直接影响要数沈铨与伊海(伊孚九)二人。池大雅就有直接临摹伊孚九的作品存世,日本千叶西谷氏旧藏有池大雅《临伊孚九山水图》,画中款识明确写为“临孚九”之作;而沈铨则是在指画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
池大雅 《五百罗汉图》(局部) 纸本水墨设色 18世纪中叶 京都万福寺藏
池大雅二十多岁时便以指头画闻名于世。他虽然没有见过沈铨,但是通过自己的老师柳泽淇园,或多或少学到了一些指画技巧。然而,他的指画并不是完全的中国绘画技法,他也吸收了日本光琳派的技法,外观上看起来画面有种“无笔”的效果,没有明确界限,事实上,此种新颖的画法启发了他日后的绘画语言。其四十岁为万福寺所画的《罗汉图》就可看出他指画的高超技艺。这不仅让他的另外一位老师秪园南海叹服,而且也让池大雅老师的朋友梁田蜕岩印象深刻,详细地记下了大雅与他的指画:
我久闻大雅之名,望能晤之。今年他自京都来,并来看我。我一见即知其非一般(艺术家)也。当我观其指画,更加惊讶。(在如此的画中)他不用笔,仅以指尖浸墨,并顺其灵感,(在整张纸上)四处滴洒。花草与禽鸟、人物、竹木皆成于极真诚优雅的一扫中。此真同岁中之佼佼者。
26岁时,池大雅便开始游历日本名山大川,比如出游富士山、奥羽等。曾用印:“已行完千里路,尚未读万卷书。”可见董其昌理论对其的影响之大。而且,他在游历名山大川的过程中,把对自然地体会凝练出他所独特艺术语言。1814年10月,黄檗僧人闻中净复在《闻中禅师诗文章》回忆道,“有一次,东山的池大雅告诉我:‘我造访富土山数日,亲自去研究其顶峰,吸纳其景致,致力于让自身与山合而为并成为它的一部分。最后,我终于学会如何一笔画出它的轮廓。在此过程中,我用完了好多中国纸。’”
在一番勤奋刻苦地师古、师造化之后,池大雅对于南宗披麻皴有了自己的理解,他基本上用笔多偏锋,皴法极简,且善于用水,即笔肚蘸水,笔尖蘸墨,已到达湿润的笔触感。树石大都阔笔而写,树叶用密集工整的小点来描绘,点景人物在寥寥数笔之间,憨态可掬,可爱生动。
《柳下童子图屛风》 江户时代 池大雅(前期展品)
《柳下童子图屛风》局部
池大雅之所以能成为日本南画的集大成者,是因为其绘画艺术是在“中国南宗绘画的学习”、“指画的运用”、“游历写生”的基础上,杂糅、吸收了日本狩野派、日本光琳派、指画及西洋画法等诸多风格,最终形成具有中国南宗绘画日本化的特征。
除了绘画上的探索之外,还有中国书法的学习和中国文化的滋养,池大雅谙熟于中国诗歌,也受到儒家和道家的反复熏陶;在佛教方面,他也特别感兴趣。此外,池大雅的师友对他帮助很大,比如祗园南海、高芙蓉、韩天寿、白隐禅师等。值得一提,池大雅还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妻子池玉澜,二人在书法、诗歌、绘画经常有比赛,柳泽淇园还做过他们的裁判。
川端康成与池大雅
在日本,池大雅的魅力从未消退,甚至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也都是他的粉丝。池大雅的代表作《十便十宜图》就是川端康成的收藏,川端康成对此册页爱不释手,把其誉为文人理想与轻妙笔法、思想与技法的完美结合,现一直收藏于日本川端康成纪念馆,后来被日本定为国宝。
川端康成在欣赏《十便十宜图》
据川端康成回忆,“芥川在文章中多次写到池大雅,称大雅为东海第一大器,‘纯粹的艺术家’,甚至像‘等候弥勒出世一样’梦想着能淘到一幅‘五十元的大雅画作’。”
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日本市面上流通了大量的藏品,因为剧烈的货币膨胀,政府又发行新币、限制存款提取,再加上财产税等措施,令不少资本家陷入资金困难,只能变卖手头的收藏。这对于川端康成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或者说是一种缘分。
1947年10月4日,川端康成从东京的文人画商高桥一雄那里得到了池大雅和与谢芜村的《十便十宜图》,这是川端康成靠着新潮出版社付给他的《川端康成全集》十六卷的预付稿费买下的。
川端康成的好友安田靫彦在1948年的日记中记录了川端康成得到《十便十宜图》后,拿来给他分享的情景:
三月,川端康成氏向小生出示《十便十宜》,特意自己背来。得以在光明处细看,画风委实工稳沉实。可因此帖感受池大雅的真面目,细字尤为工致。芜村之作就是本人而言已十分可观,但二者无法相比。
《十便十宜图》中的《十便图》是池大雅1771年所作。当时,池大雅和另外一位日本南画家与谢芜村受尾张素封之托,根据明末清初戏曲家李渔的诗合作绘制了这套《十便十宜》册页,李渔诗共有二十首,两人分担这些诗,每人各画十首,池大雅作《十便图》,与谢芜村作《十宜图》。
池大雅《十便图》之《钓便》 川端康成纪念馆藏
所谓“十便十宜”则是李渔所写《伊园十便》和《伊园十宜》二十首诗。十便即“耕 便、课农便、钓便、灌园便、汲便、浣濯便、樵便、防夜便、吟便、眺便”;十宜即“宜春、宜夏、宜秋、宜冬、宜晓、宜晚、宜晴、宜风、宜阴、宜雨”。
李渔自誉为“识字农”,在伊山头的“先人墟墓边”,“新开一草堂”,构筑了自己的伊山别业(即伊园)。伊园是李渔展示其园林技艺的最初杰作,园内经他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安排,廊、轩、桥、亭等诸景一应俱全,自誉可与杭州西湖相比,“只少楼台载歌舞,风光原不甚相殊。”并写下《伊园十便》、《伊园十二宜》等诗篇咏之。
谢芜村 《十宜图》之《宜晓》 川端康成纪念馆藏
后来李渔总结自己的一生道:“曾在深山之中做过十年宰相,所以极谙居乡之乐;如今被戎马盗贼赶入市中,为城狐社鼠所制,所以又极谙市廛之苦。” 由此可知,伊园所带来的乡野隐居之乐。
一百多年后,李渔诗书传至时兴汉学的日本,《十便十宜》诗作中的文人雅趣、归隐之乐,自然勾起了南画大家池大雅、与谢芜村两位挚友的意兴,欣然接受尾张素封的邀请,合作完成了此套日本南画史上重要的册页连璧。
川端康成十分喜欢池大雅的画,尤其是这套珍贵的《十便十宜图》。他曾在台北的一次演讲中说,《十便十宜》是非常优秀的杰作。诗中说:无论任何事情,首先要接触到好的东西,如果首先得到了最好的东西,与此相关的各种缘分也就会接连不断地产生。拿我的经验来说,我一开始就遇到了大雅最优秀的作品,钟爱备至。如果要形容大雅的风格,用中国的文字应当怎样来描绘呢?阔……达……在中国的语言中有很多这种风格的词汇,如果一一罗列则无穷无尽。这样的大雅,心性优雅、品质高洁。正因为感受到了这样的人格我才喜欢上了大雅。
喜爱《十便十宜图》不仅川端康成一人,芥川龙之介看到了大雅的名作《十便十宜图》复制品后,“深受震撼”!当即写下观赏《十便十宜图》复制品后的感想书信,后来川端康成用永井荷风《晴日木屐》的序文原稿从小岛政二郎那里,把这封书信交换过来,放置在《十便十宜图》的盒子里。
延伸阅读
池大雅《十便图》
伊园主人结庐山麓,杜门扫轨,弃世若遗。有客过而问之曰:“子离群索居,静则静矣,其如取给未便何?”主人对曰:“余受山水自然之利,享花鸟殷勤之奉,其便实多,未能悉数,子何云之左也!”客请其目,主人信口答之,不觉成韵。
《耕便》 川端康成纪念馆藏
山田十亩傍柴关,护绿全凭水一湾。
唱罢午鸡农就食,何劳妇子馌田间。
《课农便》川端康成纪念馆藏
山窗四面总玲珑,绿野青畴一望中。
凭几课农农力尽,何曾妨却读书工。
《钓便》川端康成纪念馆藏
不蓑不笠不乘舠,日坐东轩学钓鳌。
容欲相过常载酒,徐投香饵出轻鲦。
《灌园便》川端康成纪念馆藏
筑成小圃近方塘,果易生成菜易长。
抱瓮太痴机太巧,从中酌取灌园方。
《汲便》川端康成纪念馆藏
飞瀑山厨止隔墙,竹梢一片引流长。
旋烹佳茗供佳客,犹带源头石髓香。
《浣濯便》川端康成纪念馆藏
浣尘不用绕溪行,门里潺湲分外清。
非是幽人偏爱洁,沧浪引我濯冠缨。
《樵便》川端康成纪念馆藏
臧婢秋来总不闲,拾枝扫叶满林间。
抛书往课樵青事,步出柴扉便是山。
《防夜便》川端康成纪念馆藏
寒素人家冷落村,只凭泌水护衡门。
抽桥断却黄昏路,山犬高眠古树根。
《吟便》川端康成纪念馆藏
两扉无意对山开,不去寻诗诗自来。
莫怪囊悭题咏富,只因家住小蓬莱。
《眺便》川端康成纪念馆藏
叱羊仙洞赤松山,一日双眸数往还。
犹自未穷千里兴,送云飞过括苍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